
新生班级的班干部竞选那天,教室后排的我,第一次注意到了小陈。
讲台上挤着几位竞选者,小陈站在中间,双手轻轻攥着演讲稿,声音不算洪亮,可那双眼睛里像盛着星光,有紧张的闪烁,更有藏不住的坚定,像块蒙着薄尘的璞玉,内敛却难掩独特的光彩。她说想为班级做事,话语里带着高中刚毕业的青涩,可那份热忱,早从眼底悄悄漫了出来。我坐在后面,莫名被这个女孩吸引,心里想着:这孩子,或许需要一点助力,才能褪去青涩,露出内里的光。
竞选结束后,我主动找小陈聊天。她低着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高中时自己就只顾着埋头读书,这是第一次站在这么多人面前发言,手心全程都在冒汗。“老师,我怕做不好班干部,也怕跟不上大学的节奏。”她的声音里藏着不安,像极了许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却在陌生的环境里慌了手脚。从那天起,我便多留意着这个“眼神坚定”的姑娘,想帮她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果然,开学没多久,小陈就提着电脑找到了我。她眼圈红红的,语气焦急:“老师,大学的课和高中完全不一样,我记了好多笔记,可还是听不懂;课后想复习,却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我没急着安慰她,而是和她一起坐下来,一门一门分析课程难点,也聊起她的学习习惯。原来,她还在用高中“死记硬背”的老办法,却没发现大学课程更看重逻辑理解和自主思考。
针对她的情况,我帮她制定了一份“个性化学习计划”:每天留1小时梳理课堂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理清逻辑;每周找我讨论一次疑难问题,把“似懂非懂”的地方彻底搞明白;还推荐她去听专业领域的讲座,慢慢培养对专业的兴趣。刚开始执行计划时,小陈偶尔会偷懒,我就每周一和她“打卡”,听她分享一周的收获,也帮她调整计划里不合适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她拿着《数据结构》的作业跑来找我,眼睛亮晶晶的:“老师!我这次终于自己写出了链表的代码,之前卡了我好几天呢!”看着她脸上藏不住的笑意,我知道,她已经慢慢找到了打开大学学习大门的“钥匙”。
学习上的进步让小陈渐渐有了自信,可我清楚,大学不只是读书的地方,更要在实践里锻炼综合能力。我试着鼓励她:“小陈,要不要试试参加学校的比赛?不用怕失败,就当积累经验。”她起初犹豫,总说自己“什么都不会”。我便给她推荐了难度较低的短视频大赛,最后她选择制作禁毒防艾主题的短视频。
为了拍好视频,她每天和同学一起琢磨剧本,镜头不满意就一遍遍重拍,剪辑画面到深夜。比赛结果公布时,她的作品拿了“最佳人气奖”。站在领奖台上的她,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紧张到攥紧衣角的女孩,而是能从容地和大家分享创作心得,眼里满是自信的光。
从那以后,小陈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红色朗诵比赛上,她穿着正装,用饱含深情的声音讲述革命故事,台下的人都被她的情绪感染;职业规划大赛中,她清晰地阐述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赢得评委一致认可;班级组织志愿服务,她总是第一个报名,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给社区打扫卫生。有一次,她带着同学们去社区做“反诈宣传”,回来后兴奋地跟我说:“老师,有个奶奶说我们的宣传帮她避开了诈骗电话,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看着她从“只关注自己的学习”到“主动关心他人”,我心里满是欣慰,品德的种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这比任何成绩都珍贵。
当然,成长从不会一帆风顺。大二那年,小陈竞选学生会部长失败了。她躲在办公室外的走廊里,眼睛红红的,我走过去时,她赶紧抹了抹眼泪,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准备了那么久还是没选上,是不是我真的不行?”我没有说“没关系”,而是帮她一点点复盘竞选过程:“你演讲时说‘要组织更多活动’,但没说清楚‘怎么组织’;和评委互动时,也因为紧张没接住问题。这些不是‘不行’,只是需要改进的地方。”那天我们聊了很久,从如何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到怎么调整心态面对失败。
后来,小陈没有放弃,而是从学生会干事重新做起,一点点积累经验。哪怕落选了,她还是积极参加学校和系里的各项活动。再后来,当她再次站在竞选台上时,从容、自信,早已没了当初的青涩。
如今的小陈,成了同学们口中的“全能榜样”:专业成绩稳居年级前10%,组织过校园文化艺术节、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老师和同学都对她赞不绝口;她还总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分享给身边的人,帮更多人解决难题。
看着眼前这个闪闪发光的女孩,我总会想起她刚入学时的样子,攥着演讲稿、声音发紧,却眼里有光。原来,用心浇灌一颗“璞玉”,真的能见证她绽放出最美的光芒。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常常觉得,育人就像“静待花开”。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在学生迷茫时做他们的“灯塔”,在他们受挫时做他们的“后盾”,帮他们找到方向,然后看着他们一步步走向更远的地方。小陈的故事,不是个例,而是无数大学生成长的缩影。而我的使命,就是继续守在这个岗位上,用匠心守护每一颗“璞玉”,让他们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自信翱翔。
<< 上一篇:关注眼健康,共享新“视”界|大学生眼健康科普讲座
>> 下一篇:承古启新,庄王筑梦|2025级庄王班开班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