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 ICU 病房,监护仪的滴答声与苏柔琪的脚步声交织成特殊的生命韵律。这位长安新安医院的年轻护士正轻柔地为患者调整呼吸机参数,动作精准得如同在实训课上完成考核 —— 谁能想到,三年前的她还在为如何平衡学业与能力提升而摸索前行?本期金生让我们走进护理系2021级护理专业学生苏柔琪,学习她如何用努力刻画出人生的逆袭华章。
个人简介
苏柔琪,湖北赤壁人,共青团员,2021级护理系护理专业。曾任班级团支书,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称号等。
以精进技能为尺,量护理之路;以赤诚之心为炬,暖生命之途。
——苏柔琪
在迷茫中找到前行的坐标
刚入大学时,苏柔琪和许多新生一样,对专业学习有着满满的热情,却也在繁多的课程与活动中有些手足无措。看着身边同学逐渐找到学习节奏,她暗下决心要走出自己的成长路径。辅导员办公室里的一次次交流,让她理清了方向,“一对一成长契约” 成了她规划大学生活的指南针。
她创造的 “543 学习法” 在朋友圈里成了励志模板:清晨六点的实训室总有她练习无菌操作的身影,深夜图书馆的台灯下,解剖学图谱上的每根神经都被标注得清清楚楚。从演讲比赛时紧张到忘词,到捧着校级一等奖证书在台上从容分享,这个曾有些羞涩的女孩,在一次次自我突破中愈发自信。国家励志奖学金的信封里,装着的不仅是奖金,更是一个女孩不断进取、实现蜕变的见证。
让每项操作都带着体温
“老师说护理是有温度的科学,我信了。” 苏柔琪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这句话。大一那年,系统解剖学 95 分的成绩背后,是她把人体骨骼图贴在宿舍墙上,吃饭时都在默记的执着;静脉穿刺成功率 98% 的背后,是课后加练两小时、用模拟血管练习上千次的坚持。
从实训室到 ICU 病房,她带着在技能大赛练就的 “稳准轻” 三字诀,把每个操作都变成有温度的关怀。给老年患者扎针时会先搓热双手,给焦虑的家属解释病情时会蹲下来保持平视 —— 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柔,都能在她大学参加演讲比赛的手稿里找到源头:“护理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的艺术。”
学生会的策划案与病房里的健康课
在 5・12 护士节活动现场统筹两千人参与的经验,竟成了苏柔琪护理工作的 “隐藏技能”。当科室要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时,她把学生会的策划思路搬进病房:设计互动问答环节、制作卡通版饮食指南、提前三天电话提醒患者 —— 这场原本冷清的讲座,最终到场率提升了 65%。
患者家属们不知道,这位能把枯燥的护理知识讲得生动有趣的护士,曾是演讲比赛的淘汰者;同事们佩服的应急处置能力,藏着她担任学生会秘书处时锻炼出的统筹思维。那些在高职校园里积累的能力,正像静脉回流般,滋养着她的职业成长。
职业教育土壤里长出的向阳花
苏柔琪的故事里,藏着职业教育最动人的成长密码。从在探索中前行的新生,到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获得者;从实训室里反复练习的新手,到 ICU 病房里独当一面的护士 —— 她用亲身经历证明,职业教育的课堂从来不是终点,而是通往热爱的起点。
如今,当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的学弟学妹们听到她的故事时,总会被那个细节打动:无论多忙,苏柔琪的白大褂口袋里总装着一个小本子,扉页写着 “543” 三个数字。那是她成长的秘诀,更是无数像她一样的高职学子,用奋斗书写人生华章的注脚。
<< 上一篇:五连冠!我校学子第五次问鼎“中银杯”汽车故障检修赛项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