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我校三支志愿团队在陆续在三个服务点开设了非遗特色课程,通过“非遗体验+趣味科普”的创新模式,让传统文化在童心中生根发芽。
在郢东社区,螺丝钉志愿团以“荆楚非遗文化”为主题,精心打造沉浸式文化课堂。志愿者团队从省级非遗课程资源中甄选曾侯乙编钟主题纪录片,通过呈现考古现场影像与编钟古乐演奏,孩子们在视听双重震撼中感受了千年礼乐文明的独特魅力。
枣林社区的课堂以“一把扇子的非遗之旅”展开。红领巾志愿团的志愿者用趣味故事串联起团扇、折扇的制作工艺,并设置情景化创作环节:孩子们在扇面空白纹样上创作,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色系结合,创作出他们自己的“国潮扇”。课程还融入趣味非遗书法体验,孩子们以报纸为媒,在墨香中感受汉字之美。
丰收村的非遗飘漆制作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童梦护航”志愿团的志愿者带领孩子们通过滴染、旋转等技法在纸扇上创造纹样。当五彩漆液在水中晕染开来,孩子们惊叹于“瞬间即永恒”的艺术魅力,亲手制作出了专属非遗漆扇。
此次课程依托我校非遗特色优势,既系统科普展现了非遗传统文化,又鼓励了儿童创新表达。我校志愿者将持续推进“非遗进社区”活动,帮助非遗文化从书本走向生活,让千年文明在新时代绽放新的生命力。
<< 上一篇:暑期三下乡纪实(一)|安全第一课:筑牢暑期“防护网”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