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未雨绸缪,才能临危不乱!辅导员,老师都是学生的“贴心人”,如果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并及时预防和干预,就能将重大心理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我校心理老师梳理出了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危机的识别与预防的一些知识要点,帮助老师们理解心理问题是正常人进入特殊情境或特殊阶段出现的异常心理反应,并了解一般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区别,对心理问题有理性的认识,知道如何识别与预防危机事件的产生,以及采取哪些措施有效应对。
首先,请认识心理危机的概念及表现形式,了解通常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
一、认识心理危机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一)心理危机的定义
心理危机是指个人面对应激事件与挫折情况无法应对时,产生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心理危机会引发情绪失控、逃学旷课、离家出走等事件,严重时会演变成自杀或伤人等伤害性事件。
(二)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1.青年学生个人原因
(1)人际关系:没有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缺乏人际情感支持。
(2)性格:偏内向、持久的负性思考的习惯、较差的挫折忍受度、比较冲动、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用较高的标准要求、个性比较依赖。
(3)能力:学业平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不足,习惯以逃避的态度面对问题。
2.家庭原因
(1)从小在家里受偏心、歧视或者虐待;
(2)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多争吵,感情不好;
(3)与父母冲突较多或者较激烈;
(4)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爱;
(5)父母的管教过于严厉或管教方式不一致;
(6)家庭经济状况差等。
二、了解通常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
急性残疾或急性严重疾病、人际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或朋友、重要考试失败等。通常表现为退缩、不愿与人接触,严重者也可能采取自杀行动。出现频率最高的十个词汇:情绪低落、成绩下降、人际关系差、无精打采或精神萎靡、上课走神或睡觉、伤心、后悔、紧张、害怕或恐惧、冲动。
还有些词汇:自卑、气愤、激动、头痛头晕、动作缓慢、对学习没信心等。
由于学生可塑性大,危机过后大多能重新振作起来。
其次,请认识心理健康状态的等级划分
心理健康状态一般可分为: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
1.健康者(84%):平静、自信、乐观、积极。
2.一般心理问题(15%):正常人进入一个特殊阶段,感觉学习、生活和工作有了一些困难。一般心理问题是正常人在特定时期、特定情境下所出现的异常心理反应,具有情境性,偶然性,暂时性的特点。
3.心理障碍(1%):
(1)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神经症(恐惧症、抑郁症、强迫症、癔症)和变态人格
(2)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等。
另外,请了解学校心理危机三级网络系统
一级预防与处理:面向全体学生
辅导员(联合任课老师、家长、心理老师、班级心理委员)关注学生的日常心理波动情况,提供适时的疏导,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级预防与处理:高危学生的预防性辅导
由辅导员转介到心理辅导中心的学生,经过专业的心理评估后,进行个别或团体的辅导,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
三级预防与处理:已发生危机或已确诊心理障碍的学生
已经发生危机或已确诊心理障碍学生的转介至专业医疗机构,伤害性事件的应急处置与善后工作,学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随访服务,预防伤害性事件的发生。
(一)危机发生前的关注
1.认知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对学习丧失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我贬低;对学习的兴趣降低甚至厌学;对未来失去希望;讨厌周围的人甚至讨厌自己;无端怀疑他人等。
2.情绪
情绪低落,无精打采;悲观失望;惊慌失措;紧张焦虑;害怕无助;神情麻木;孤僻;自闭;过分敏感;冲动易怒,乱发脾气;烦躁不安;青春期情感困惑;性别角色困惑等。
3.行为
行为冲动;人际关系差;孤僻沉默,怀疑疏远同学和老师,经常旷课;网络成瘾;离家出走;行动缓慢;常常无故与他人争吵;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甚至厌世尝试自杀;有自伤行为或疤痕过多;遭遇考试失败;遭受或实施校园欺凌;近期遭遇重大生活变故;儿童期成长处境不利等。
4.生理
神情疲惫;脸色憔悴;表情呆滞;眼神游离;神色麻木等。
5.生活事件
父母或重要他人婚姻出现问题;家庭经济遭遇重大困难;家庭发生意外或有暴力冲突;感情受挫(失恋、失身等);经历了较大的失败,如连续多次考试失利、重大挑战失败;和好朋友发生了矛盾导致友谊出现了问题;因为较小的原因就和同学发生冲突或者闹情绪;出于多种原因和老师关系不佳等。
(二)危机发生时的处理
低风险情况:辅导员预警家长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心理老师开展心理辅导;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加强日常行为观察和记录,学校检视各项安保措施。
中风险情况:预警家长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评估和复核,若出现确诊情况,建议家长继续带孩子就医,根据情况看学生是否需要休学治疗。若继续在校学习,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相关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监护。
高风险情况:直接预警家长带孩子去医院诊断、治疗。若确实存在较高的自杀或伤人风险,劝请家长以治疗为先,办理休学并遵医嘱复学。需要复学家长需出示医学鉴定书并签订安全承诺书。复学后,心理教师提供支持性心理辅导与定期随访,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观察与记录。
(三)关于预警名单中的学生
1.要重视、关心,但不要过度关注,更不能贴标签。
2.遵循保密原则。
3.将测验的结果作为老师们进行学生管理的依据,多与家长联系,了解其家庭背景或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有更好的理解与应对,也与家长携手一起成为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他人。
4.学习焦虑是学生面临的最大的困扰,存在的人数较多,但有适当的学习焦虑也有促进作用,所以对于学习焦虑的学生只需心里有数,平时多关注和了解,学生也会有自己的应对方法。
5.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套自己应对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他们或许会感受到矛盾、纠结、痛苦,但他们基本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应对。老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并注意对待不同维度预警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关注方式。
6.在抑郁情绪方面,情况较严重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一旦发现异常,或发觉学生有与平常不符的言语、行为或情绪,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联系家长或心理老师,该要转诊的必须转诊,该要吃药、住院的必须吃药、住院。
<< 上一篇:唤醒学习DNA的3个魔法开关
>> 下一篇:心理老师私藏的开学小秘籍